编者按:2023年,信托行业开启第三次转型,从制度设计到实践路径,从监管到公司,从战略到业务,从产品到服务……方方面面传递出转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。
这一年,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实施,厘清了业务边界与服务内涵,开启行业新一次转型;严监管持续,风险加速出清,倒逼信托公司加快转型步伐;增资潮再起,提高信托公司资本金实力和风险防范能力,满足转型发展需求;高管变动频频,调整优化战略发展规划,应对转型挑战;业务结构持续优化,标品信托增势迅猛,转型效果渐显……种种变化凝聚成行业转型的缩影。今日,本文从六个维度透视2023年中国信托业发展,记录行业转型中的阵痛与成长。
三分类新规开启行业转型
近年来,信托公司信托业务持续发展,业务形式不断创新。与此同时,信托业务分类体系运行多年,与信托业务实践已不完全适应,存在分类维度多元交叉、业务边界不清和服务内涵模糊等问题,完善信托业务分类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。
在此背景下,2023年3月24日,原银保监会发布《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“三分类新规”),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、资产管理信托、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共25个业务品种,自6月1日起实施,标志着信托业开启第三次转型。
信托行业第一次转型是2000年左右从融资平台类业务向表内投资业务转型,第二次转型是2008年左右向融资类和通道类业务转型,本次转型的方向是资产服务信托、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。
具体来看,资产服务信托按照服务内容和特点,分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、行政管理服务信托、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、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及新型资产服务信托五类、共19个业务品种;资产管理信托依据资管新规,分为固定收益类信托计划、权益类信托计划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信托计划和混合类信托计划共4个业务品种;公益慈善信托按照信托目的,分为慈善信托和其他公益信托共2个业务品种。同时,为了有序实施存量业务整改,确保平稳过渡,设置3年过渡期。
事实上,本次分类改革酝酿已久。2022年4月份,原银保监会将《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下发各信托公司征求意见,并于当年10月份下发《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》;同年12月份,公布《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。2023年3月底,三分类新规正式出台。
三分类新规的正式实施,厘清了各类信托业务边界和服务内涵,引导信托公司以规范方式发挥信托制度优势,抖客网,巩固治理成果,丰富信托本源业务供给。这不仅是对资管新规的落实,更是对信托业务转型方向和监管思路的再次确认,对信托公司开展新一轮转型具有指导性意义。
继三分类新规后,11月16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《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》(以下简称“监管评级新规”),对信托公司分级分类监管工作进行规范,设置公司治理、资本要求、风险管理、行为管理和业务转型五大评级模块,并设定对评级调升和调降的若干调整因素。评级结果分为6个级别,级别越高表明机构风险越大。从监管评级1级至6级,逐步提高信托公司非现场监管强度和现场检查频率,对具有系统性影响的信托公司,相较于同级别的其他公司进一步强化监管,促使其稳健经营。
总体来看,三分类新规、监管评级新规的实施,体现出监管政策的一致性和协同性,核心在于引导信托公司大力开展资产服务信托、公益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,规范发展资产管理业务,持续压降待整改业务。在此形势下,信托公司走差异化转型之路成为趋势。
信托资产规模稳中有升
2023年,信托资产规模延续去年以来稳中有升的趋势。从信托资金结构看,以证券投资信托为主的标品信托发展迅猛,投向证券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规模提升;房地产信托持续收缩,规模降幅明显,信托业转型效果初步显现。
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,信托资产规模达21.69万亿元,较一季度末增加4699亿元,环比增幅为2.21%,较上年同期增加5769亿元,同比增幅为2.73%。自2022年二季度以来,信托资产规模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。
之前,受监管环境变化的影响,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增速从2018年9月份开始转负,并一直延续到2022年3月末,信托资产规模从26.25万亿元的历史峰值降至2022年3月末的20.16万亿元,降幅达23.18%。
按资金来源划分,可分为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信托。截至二季度末,资金信托规模达15.7万亿元,占信托总规模的72.38%。主要投向证券市场、工商企业、金融机构、基础产业、房地产等五大领域,对应的资金规模分别为5.06万亿元、3.83万亿元、2.19万亿元、1.51万亿元、1.05万亿元,占比分别为32.22%、24.38%、13.97%、9.64%、6.68%。
信托公司根据回归资管行业本源的转型要求,大力发展标品信托,培育金融市场投资能力,投向证券市场、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。截至2023年6月末,投向证券市场(包括证券、债券和基金)的资金信托规模为5.06万亿元,同比增幅为29.92%;占比32.22%,环比、同比分别提高2.3个、6.01个百分点。做大做优做强证券市场类信托业务已成为行业转型共识,信托资金配置向标准化资产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。此外,投向金融机构的资金信托规模为2.19万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加2387亿元,增幅达12.22%;占比13.97%,环比、同比均小幅上升。
随着标品信托持续发力,信托业在金融市场的参与度将提升。在目前监管套利及非标嵌套被严格杜绝的情况下,以债券投资为主的标品信托近年来得到持续发展,预计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。
今年以来,传统信托业务受到较大挑战,投向工商企业、基础产业、房地产领域的规模和占比进一步下降。房地产信托曾是信托公司的支柱业务和重要收入来源。近年来,受监管政策以及房地产行业整体环境影响,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占比一直呈现下降趋势。截至2023年6月末,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规模为1.05万亿元,较上年同期下降3661亿元,同比降幅为25.87%,环比下降7.08%;占比6.68%,较上年同期下降2.85个百分点。
随着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不断优化和政策效应的叠加,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,2023年二季度的房地产信托资金规模同比、环比降幅均有所收窄,房地产信托风险表现出稳步缓释的特征。
新华信托成首家破产信托公司
2023年5月26日,进入破产程序近一年后,新华信托被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。由此,新华信托成为2001年信托法颁布以来第一家破产的信托公司,我国信托公司的数量也从68家减至67家。
令人唏嘘的是,新华信托曾是首批获得信托业务经营资格的5家公司之一。其破产历程则可追溯到2020年。彼时,由于新华信托等六家机构触发相关接管条件,为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、信托当事人合法权益,维护社会公共利益,原银保监会决定于2020年7月17日起,依法对相关机构实施接管。接管期满一年后,该六家机构接管期又被延长至2022年7月16日。
原标题:【 信托业转型的阵痛与成长 】 内容摘要:编者按:2023年,信托行业开启第三次转型,从制度设计到实践路径,从监管到公司,从战略到业务,从产品到服务……方方面面传递出转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。 这一年,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jc/261542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